蛋白S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因子,由肝脏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蛋白S的抗凝作用主要是以辅助活化蛋白S来实现。
PS活性65%~140%。
自由PS浓度70%~140%。
总PS浓度70%~140%。
可疑因子Ⅴ莱顿 正常蛋白S活化率≤0.8。
蛋白S途径缺失使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增加(表1),尽管有猜想认为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性与获得性PC缺失之间存在联系,但仍需证实。
蛋白S途径的生理作用是抑制凝血系统,有报告显示与刺激纤维蛋白溶解相关,但需进一步证实。
蛋白S有加速活化的蛋白S作用,当蛋白S缺乏时抗凝作用消失。激活的蛋白S能抑制因子Ⅴ变异,但作用微小。因此,这种变异使蛋白S抗凝途径受抑制从而血栓形成危险增加。
蛋白S、蛋白S活性降低与临床有关,其遗传缺陷有两种形式。
Ⅰ型由于合成减少使两种蛋白浓度和活性降低。
Ⅱ型存在无功能蛋白,即浓度正常而活性显著降低。
在蛋白S还有另外类型
Ⅲ型游离蛋白S浓度降低引起C4b结合蛋白浓度增高,即蛋白S总浓度和活性正常而游离蛋白S抗原浓度和活性降低。
关于因子Ⅴ莱顿的变异,由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杂合型携带者与纯合型不同。
有商品试剂盒子报道了其他参考值。
蛋白S浓度测定(免疫化学)与蛋白S活性测定方法(生理止血活性)是不同的。在某些条件下如急性反应期,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
(1)酶免法:测定蛋白S抗原浓度。
(2)凝固法:在凝固法中,测定目标为蛋白S抗凝活性,即对因子Ⅷa和因子Ⅴa灭活能力。
(3)氨基溶解法:这种方法是用发色底物来测定蛋白S酶活性。与凝固法不同是磷脂结合部位发生改变,如口服抗凝药治疗时较明显,不产生任何影响。
造血功能减低的人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患者或血小板减少的人抽血时应注意,不宜多抽或频繁抽血。
1.抽血结束后,不要按揉针孔部位,以免造成皮下血肿。如果抽血处有小片青淤,轻微触痛,请不要慌张,可过24小时后再做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一般的小量淤血会在3到5天的时候内逐渐吸收而颜色变浅,恢复正常。
2.抽血后出现晕血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