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 > 粪便/寄生虫检查 > 粪中脂肪
粪中脂肪

正常成人摄入的脂肪至少有95%以上被吸收。测定法有化学法、重量法和滴度法。利用脂肪定量计算脂肪吸收率,用以了解胰腺、肝脏和肠道功能在测定前3天给予病人脂肪含量为100g的标准膳食,连续3天,每日进行24h粪便总脂测定,计算脂肪吸收率(%)=(膳食总脂量-粪便总脂量)/膳食总脂量×100%。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消化检查分类:粪便/寄生虫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10-20元/项

温馨提示:
检查前三天清淡饮食。
正常值

脂肪总量0.175(17.5%),结合脂酸0.046(4.6%),游离脂酸0.056(5.6%),中性脂酸0.073(7.3%)。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中性脂肪在显微镜下呈大小不一的光亮圆形小球状。腹泻病人的粪便中的脂肪排出增多,镜下超过6个脂肪滴/HP。当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中脂肪滴大量增多。

2、在阻塞性黄疸时,因肠道中胆汁缺乏,有脂肪吸收障碍时,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脂肪酸。胰液分泌机能不全,致使消化功能障碍时,则粪便中可出现大量的中性脂肪(脂肪泻)。

注意事项

应及时送检新鲜粪便标本。以免因放置时间较长造成粪便分解。

检查过程

1、常用粪便脂肪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称量法和滴定法等。显微镜检查法简单易行,但准确率低,只能作筛检试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称量法和滴定法为定量法,但代表的是总脂肪酸,不包含中性脂肪中的甘油部分。

2、利用脂肪定量也可以计算脂肪吸收率,用以估计消化吸收功能。

3、脂肪吸收率=100%/膳食总脂量3)参考值:成人或儿童:95%4)临床意义:脂肪测定主要了解人体的消化或吸收功能,间接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若24h粪便中脂肪总量超过6g时,称为脂肪泻。

不适宜人群

无禁忌人群。

不良反应与风险

此项检查本身不会带来并发症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