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 > 血液检查 >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鼓槌小体,在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或分叶)核之一端(或其他部位),可见有一直径2~4μm向外伸出之突起,其头部(顶端)椭圆或更似鼓锤状,故而得名。一个细胞中通常含有一个,有时含有两个,染色与胞核一致。有人以此来鉴别男性与女性。正常成人,中性粒细胞含性染色体者,女性占5%左右,男性一般在1%以下。肿瘤或放射病患者,这种小体增多,且无性别差异。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生长发育检查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5-30元

温馨提示: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
正常值

男性<1%,女性>1.5%。

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

检查过程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不适宜人群

患有凝血不良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

不良反应与风险

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