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Urea,ure)是哺乳动物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主要由肾脏排泄。由于尿素的分子量小又易于溶解,扩散力极大,故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唾液、汗液中的尿素浓度基本一致。血尿素浓度主要受肾功能和蛋白质摄入量和分解代谢情况的影响。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尿素最常用的方法有二乙酰-肟法,酶偶联速率法。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10-60元
低于正常值时:
临床较少见。主要系肝实质受损,生成减少。如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化、中毒性肝炎,严重贫血等。
正常值:
血清尿素:2.0-7.1mmol/L
高于正常值时:
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晚期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当60%~70%有效肾单位受损时,BUN才增高。因此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诊断有特殊价值,并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根据BUN测定结果可判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A.肾功能衰竭代偿期Ccr下降,血Cr正常。BUN正常或轻度升高(9mmol/L)。C.尿毒症期Ccr445μmol/L,BUN>20mmol/L。
2、肾前性或肾后性因素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如剧烈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水肿、腹水、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3、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以后,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急性传染病等。此时BUN增高,而其他肾功能试验结果大致正常。
1、二乙酰-肟法2.0~7.1mmol/L。
2、酶偶联速率法2.0~7.1mmol/L。
1、增高:
(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晚期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当60%~70%有效肾单位受损时,BUN才增高。因此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诊断有特殊价值,并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根据BUN测定结果可判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A.肾功能衰竭代偿期Ccr下降,血Cr正常。BUN正常或轻度升高(<9mol/L)。B.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前期)Ccr明显下降(<0.83ml/s),血Cr增高(>90mmol/L),BUN中度升高(>9mmol/L)。C.尿毒症期Ccr<0.33ml/s,血Cr>445μmol/L,BUN>20mmol/L。
(2)肾前性或肾后性因素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如剧烈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水肿、腹水、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3)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以后,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急性传染病等。此时BUN增高,而其他肾功能试验结果大致正常。
2、降低:临床较少见。主要系肝实质受损,生成减少。如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化、中毒性肝炎,严重贫血等。
1、二乙酰-肟法:
(1)尿素不能直接与二乙酰-肟反应,加入二乙酰-肟和强酸的目的是生成能与之反应二乙酰。加入Fe3+ (或Cd2+)是为消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羟胺的干扰,硫氨脲可使反应的敏感度提高20倍。以前许多书刊介绍的方法是将二乙酰-肟与硫氨脲配在一起。但两者可生成针状黄色物质,用硫氨脲配在酸试剂中克服了这一缺点。
(2)酸浓度与吸光度呈正相关,故酸浓度要准确。所用试管口径,放入沸水中的倾斜角度要尽量一致,水液面要在试管内液面之上,煮沸时间以放入试管重新沸腾计。最好每次测定标准和质控。观察尿素动态变化时,应嘱患者恒定食入蛋白,并空腹采血。样本不能立即分析时,可提取血清(或血浆)于密封样杯中,置4℃存放可稳定7天。结果大于20mmol/L时,样本改为10μl,结果乘以2。
(3)此法虽然加入硫氨脲和镉离子,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显色强度和色泽稳定性,但仍有褪色现象(每小时约5%),所以,煮沸加热显色冷却后,应及时比色。
(4)所用20μl加样器务必校正无误后方可使用。
(5)血浆(清)中尿酸、肌酐、氨基酸等含氮物对本试验无干扰,溶血可能结果偏高,黄疸可能结果偏低。
(6)血浆(清)尿素含量与进食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在高蛋白饮食时,血浆(清)中的尿素含量可明显升高,而低蛋白饮食时,则含量显著降低。
2、酶偶联速率法:
(1)该法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试剂失效或反应系统被污染。试剂中最不稳定的是NADH和谷氨酸脱氢酶。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用血浆则不能用含氟化合物或NH4+的抗凝剂,前者可抑制尿素酶活性,后者则可参与反应。
(2)试剂空白吸光度应大于1.2A,否则说明NADH被氧化。同种试剂、仪器,在分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定得F值应相对恒定,否则说明试剂失效。
(3)复溶试剂勿振动,以免酶变性失活。必须用无氨水复溶试剂。试剂杯、样品杯、反应杯要无氨、洁净、无酸碱污染,应每次定标,并跟测质控血清。
二乙酰-肟法:
1、试管分别标明空白管“B”、测定管“U”、标准管“S”。
2、分别于测定管加血浆(清)20μl,标准管加标准应用液20μl,空白管加蒸馏水20μl。
3、各加酸性试剂3ml、二乙酰-肟试剂3ml。
4、充分混匀,煮沸加热10min,取出、冷却。
5、520nm波长,空白管调零比色、读取标准管及测定管吸光度。
附注:
1、尿素不能直接与二乙酰-肟反应,加入二乙酰-肟和强酸的目的是生成能与之反应二乙酰。加入Fe3+(或Cd2+)是为消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羟胺的干扰,硫氨脲可使反应的敏感度提高20倍。以前许多书刊介绍的方法是将二乙酰-肟与硫氨脲配在一起。但两者可生成针状黄色物质,用硫氨脲配在酸试剂中克服了这一缺点。
2、酸浓度与吸光度呈正相关,故酸浓度要准确。所用试管口径,放入沸水中的倾斜角度要尽量一致,水液面要在试管内液面之上,煮沸时间以放入试管重新沸腾计。最好每次测定标准和质控。观察尿素动态变化时,应嘱患者恒定食入蛋白,并空腹采血。样本不能立即分析时,可提取血清(或血浆)于密封样杯中,置4℃存放可稳定7天。结果大于20mmol/L时,样本改为10μl,结果乘以2。
3、此法虽然加入硫氨脲和镉离子,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显色强度和色泽稳定性,但仍有褪色现象(每小时约5%),所以,煮沸加热显色冷却后,应及时比色。
4、所用20μl加样器务必校正无误后方可使用。
5、血浆(清)中尿酸、肌酐、氨基酸等含氮物对本试验无干扰,溶血可能结果偏高,黄疸可能结果偏低。
6、血浆(清)尿素含量与进食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在高蛋白饮食时,血浆(清)中的尿素含量可明显升高,而低蛋白饮食时,则含量显著降低。
酶偶联速率法:
试剂样品比为70∶1,37℃,340nm,延滞时间30s,读数时间30s。具体分析条件可据试剂盒和仪器的说明书确定,最好每次定标。
附注:
1、该法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试剂失效或反应系统被污染。试剂中最不稳定的是NADH和谷氨酸脱氢酶。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用血浆则不能用含氟化合物或NH4+的抗凝剂,前者可抑制尿素酶活性,后者则可参与反应。
2、试剂空白吸光度应大于1.2A,否则说明NADH被氧化。同种试剂、仪器,在分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定得F值应相对恒定,否则说明试剂失效。
3、复溶试剂勿振动,以免酶变性失活。必须用无氨水复溶试剂。试剂杯、样品杯、反应杯要无氨、洁净、无酸碱污染,应每次定标,并跟测质控血清。
一般无禁忌人群。
一般无禁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