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 > CT > 泌尿系统CT检查
泌尿系统CT检查

泌尿系统CT检查不仅能显示肾盂、肾盏及膀胱内腔,还能显示肾实质和膀胱壁等疾病。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已做钡剂检查的病人,须待钡剂排空后;急于作CT检查者,应在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使钡剂排完后,再行CT检查。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泌尿检查分类:CT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30~50元/次

温馨提示:
检查过程配合医生的口令做好动作,不要随便乱动,以保证造影的清晰度。
正常值

肾正常增强ct。

泌尿系统增强ct扫描前应进行平扫,常规仰卧位扫描全肾,若需要同时观察输尿管和膀胱,则扩大扫描范围,增强检查方法,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60---100ml,注毕后即刻,2min,5---10min扫描双肾区,称为肾脏三期增强检查,可观肾皮,髓质强化程度的变化和肾盏和输尿管的充盈,强化,若应用多层螺旋ct,可进行各种重建,包括ctu。

正常肾脏横断面呈现圆形或卵圆形,外缘光滑,肾的中部横截面积最大,比较两肾大小时,应注意平面位置和肾轴方向,正常肾实质ct值平均约为40hu,平扫时正常肾皮质和髓质密度一直,三期扫描肾脏的正常表现如下1.增强早期,肾皮质和肾柱密度升高,而髓质尚未强化,两者交界清晰;2.实质期,髓质显影,密度不断增高,最终与皮质密度一致或略超过肾皮质,皮质,髓质分界逐渐消失;3.肾盂排泌期,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密度均匀性增高,肾实质密度降低,应观察描述双肾各期强化特点,皮质强化,实质强化及肾盂排泌显影,重点是强化时间及程度,应双侧对比观察。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肾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发生肾组织或后肾管发育障碍及供血异常使肾脏不能充分发育所导致,病肾体积显著缩小,通常仅仅为正常肾脏的1/6---1/3,多数为单侧性,越3/4同侧肾上腺缺如,对侧肾脏多代偿肥大,若双肾皆发育不全,往往一侧较重,患侧输尿管多较细小,其下端可异位开口。

增强ct扫描显示发育不良的肾脏整体较小,肾脏皮髓质及肾盂肾盏按比例相应缩小,肾动静脉也相应变细,肾脏实质早期强化程度可较对侧减低,对侧肾脏一般代偿肥大,同时应注意观察发育不良肾合并的其他畸形和疾病,如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等。

2、马蹄肾

马蹄肾是胚胎早期两侧肾脏胚基在两脐动脉之间被积压融合所导致,融合的部位多在两肾下极,多数由两肾下极肾实质直接融合形成峡部,有时仅仅有纤维带连接,连接部多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前方,马蹄肾的位置皆较正常肾低,两肾纵轴向内向下行走,常有旋转不良。

ct表现为双侧肾轴转位,双肾下极在较低层面以实质相连或一条索状纤维组织相连,ct三维重建可以显示u形的整体外观,应该特别注意可能合并的其他畸形,如一侧或两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盂管交界部狭窄等。

3、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于男性,感染途径为血行性和上行性,后者占70%,主要病理表现为肾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纤维化开始于髓质,先发生肾乳头的瘢痕退缩,进而形成肾皮质局限或广泛的瘢痕收缩,肾盂肾盏可相应萎缩或扩张。

注意观察肾脏的外形改变,多数缩小,轮廓不光滑,单侧或双侧发病,肾脏局部皮质变薄,尤其是在增强扫描皮质强化期显示更清晰,局部髓质可能并无变化,肾盂肾盏常常轻度积水扩张,有时变薄的肾皮质合并钙化

4、肾脓肿肾周脓肿

肾脏及肾周脓肿常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肾脓肿病变初期为急性肾叶性肾炎,病变局限于肾实质内,为蜂窝组织炎,随着病程进展,病变可向内侵及肾盂,肾盏,向外可突破肾包膜,累及肾周围间隙及腰大肌等背部肌群,病灶出现液化则发展成肾脏及肾周脓肿。

肾脏及肾周脓肿累及范围可大可小,肾周脓肿可以单独存在,应了解患者病史,急性感染症状,腰腹疼痛,血象升高等,应注意病变的特点,平扫为等低密度病变,蜂窝状改变或较大脓腔,增强扫描囊壁尤其内层环状强化并间隔强化,肾周脓肿可侵及肾周脂肪囊,肾旁前,旁后间隙,腰大肌,上可达横隔下,下可打髂窝,肾周筋膜增厚,邻近脂肪内出现片状网条状密度升高影,患侧可出现胸腔积液及局限性肠淤涨。

5、肾结核

肾结核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通常是由原发肺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肾脏,肾结核从分期大致可分为病理性肾结核,早期肾结核,中晚期肾结核,病理性肾结核不引起泌尿系统症状,多数可以自愈,早期肾结核可以出现无痛性血尿,只有到了中晚期,肾实质结核波及肾盂肾盏,进而累及输尿管和膀胱时,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泌尿系统症状为尿急尿痛,血尿,甚至脓尿,全身低热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对于诊断困难尤其是ivu显影不良者应进行ct检查。

ct扫描可以对肾结核进行具体观察并描述和分型1干酪空洞型表现为肾内低密度影,干酪坏死空洞边缘较模糊,扩张肾盏边缘较清楚;2.脓肾型表现为全肾被分叶状有分隔的大囊腔所替代,肾皮质很薄;3.结核球型表现为局灶性高密度肿块合并稍低密度的干酪坏死区;4,全肾钙化型,同时应注意肾盂输尿管结核的其他改变,如肾盂壁增厚肾盂狭窄,输尿管壁的广泛增厚,膀胱结核性炎症挛缩的情况,ct重建对于病变的显示效果更佳。

6、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壁厚1--2mm,多发生在单侧肾实质表面,亦可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但与肾盂肾盏不相通,在肾被膜下逐渐张大,可压迫邻近正常组织,囊肿大小不等,囊液为浆液性,月5%为血性,囊液除含水分外,尚有葡萄糖,少量蛋白,脂类,胆固醇及氯化物等。可有钙盐沉积,可并发感染,结石和肿瘤。

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低密度灶,一般密度均匀,大小不等,ct增强扫描边界更清楚,无壁或薄壁。应注意观察描述囊性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较大病灶应测量径线,注意其薄壁或无壁,不强化的特点,平扫时见囊液密度较高,可能合并出血或感染,囊壁可有线状钙化。

7、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单发或多发,中年发病,女性多见,该肿瘤起源于中胚层,由平滑肌,脂肪和异常血管混合而成,他们的含量差别较大,多数以脂肪成分为主,少数以平滑肌为主,膨胀性生长,肿瘤血管管壁缺乏弹力纤维,导致肿瘤内或肾周常出血,而引起血尿,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合并结节硬化

ct最主要特点为肿瘤内的脂肪成分,ct值为负值,实质部分增强扫描中度以上强化。较大肿瘤内的迂曲畸形血管在增强扫描时的明显强化,一般瘤内或肿瘤边缘有出血或血肿,平扫密度较高。应注意观察描述肿瘤数量,大小,肾周侵犯的范围,较小肿瘤应注意良性非侵袭性肿瘤的特点劈裂征和肿瘤边缘正常肾皮质的掀起形成的杯口征。

8、肾癌

肾癌为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为单侧且始发于肾脏一极,肾癌多为圆形,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假包膜,肿瘤质地较硬,多数伴有纤维化斑块或钙化,内部可有出血,坏死,囊变,肾癌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可破坏全部肾脏,并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也可向肾内生长而累及肾盂肾盏,可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

ct的特点为1.肾脏的外形变化,局限突出或整体增大;2.平扫肿块可呈等,稍低或稍高密度,肿瘤的坏死,囊性变区域密度更低,而钙化和出血区域密度增高;3.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但不均匀,实质期及肾盂显影期一般密度减低,境界更清晰,此时尚可以观察肾盂肾盏受侵破坏等情况,应该特别注意肿瘤的肾周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实质期观察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最终应对肾癌进行ct分期。

9、肾盂癌

肾盂癌是肾盂或肾盏黏膜发生在恶性肿瘤,多为移行上皮癌,8%的病例输尿管癌和膀胱癌的诊断早于肾盂癌,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肾盂癌的7―,多因结石,炎症等刺激移行上皮,使其化生而发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侵及肾盂周围组织,肾脏,输尿管,甚至肾实质被广泛破坏,腺癌为少见型,恶性程度高,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

肾盂癌有如下两型改变,ct应注意观察其不同的特点,肾内型表现为肾盂处软组织肿块,肾窦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常伴有肾盂扩张肾盏积水,肿块中度强化,肾盂显影期显示肾盂内充盈缺损,肾盂壁浸润表现为肾盂,邻近输尿管壁的不规则增厚或扁平肿块,可有强化,同时应观察描述肾实质受侵情况,报告尚应提及有无输尿管膀胱种植,大范围扫描和ct重建对于肿瘤范围及继发积水等改变显示良好,应该重视并描述。

10、肾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中草酸钙,磷酸钙为阳性结石,尿酸结石为阴性结石,肾结石好发于35---50岁,引起肾盂肾盏的阻塞,损伤和感染,肾盂内较大结石若活动度小则梗阻及症状不重。

平扫ct主要表现为肾盂肾盏区阳性结石的高密度钙化影,少数阳性结石可位于肾实质内,主要是在髓质区肾小管内的小结石,应该观察描述肾盂或肾盏内高密度影的大小,数目,注意合并的肾盂肾盏积水和肾脏各期灌注减低的情况,结合ct重建和ivu观察有无原发的梗阻病变,判断继发结石的可能,对于合并的肾盂炎症,肾盂管交界部结石嵌顿,肾髓质小结石也应注意。

11、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在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绝大多数由肾脏下排而来,结石引起的输尿管病理改变主要是黏膜出血,水肿,感染,引发输尿管炎和输尿管周围炎,结石梗阻引起不同程度肾积水,继而可损伤肾实质,结石多停留在生理狭窄部,直径≥1cm的结石往往开始就停顿在肾盂管交界处,直径<5mm的结石一般停顿在膀胱入口处或其上2---3cm处。输尿管结石引起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如果发生绞痛则较肾结石绞痛更为典型,更剧烈,放射方向更明显。

平扫ct主要表现为输尿管走行区域阳性结石的高密度钙化影,怀疑输尿管结石时,应该大范围扫描或依据近期的超声或ivu定位,应沿积水扩张的输尿管多层面向下观察梗阻部位,可见输尿管腔内的高密度影及周围的输尿管水肿形成的边缘征,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可以显示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及继发的上尿路积水扩张及输尿管壁炎性增厚。

12、输尿管癌

输尿管癌以移行细胞癌占大多数,多发生于下段输尿管,鳞癌少见,呈现浸润性生长,往往侵及输尿管各层,较早且广泛转移,腺癌更罕见,输尿管癌可向输尿管周围组织浸润扩散或转移至邻近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脏转移最为多见,男女比例越为21,发病年龄平均越60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由于癌肿常引起输尿管阻塞,导致肾盂积水

ct特点为1.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2.连续观察各层面,可以找到输尿管梗阻端的腔内肿块,侵犯腔外的肿块,输尿管环不均匀性增厚等;3.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肿块或局限增厚输尿管可明显强化,延迟期显示官腔内充盈缺损,应注意观察肿块的大小,是否向腔外侵犯,同时在大范围扫描时应同时观察肾盂及膀胱内是否存在肿瘤病变,ct表面重建对于肿瘤本身和继发梗阻积水可以全面直观显示,报告应描述上述情况。

13、膀胱癌

膀胱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总数的1%---3%,男性多于女性,膀胱癌病理上分为乳头状癌及非乳头状癌,前者来自膀胱黏膜的上皮细胞,占90%---95%,后者占少数,如鳞癌和腺癌,所有上皮细胞起源的膀胱癌都有多发,复发的倾向,膀胱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ct能发现早期膀胱癌及肿瘤浸润的范围和程度,并能较好显示肿瘤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及有否淋巴结转移,进行肿瘤分期。

膀胱癌ct平扫的一般表现为中等密度肿块突向膀胱腔内,注射对比剂强化明显,肿瘤有蒂,无蒂或呈现斑块状生长,有的仅仅见局部膀胱壁增厚,较大肿瘤由于坏死,液化使其密度不均匀;肿瘤侵犯膀胱周围脂肪层时则膀胱外壁模糊,脂肪层内出现条片状密度升高影,膀胱癌的分期原则为t1期肿瘤局限于黏膜,t2期肿瘤侵犯及表肌层;t3a期肿瘤侵犯及深肌层,但未侵及膀胱周围组织;t3b期肿瘤穿透肌层累及膀胱周围组织;t4a期累及邻近器官;t4b期累及盆腔。但ct对t3b以前的分期有限度,注意观察描述膀胱癌肿块的大小,数量及位置,判断肿瘤浸润的范围和程度,对邻近结构有无侵犯及有否淋巴结转移,并进行分期,注意肿瘤侵犯膀胱输尿管入口的情况,同时观察输尿管下段有无肿瘤病变及继发的上尿路积水扩张。

14、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常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垂体瘤分泌过多acth引起,少数由异位源性acth综合征引起,但在醛固酮增多征中,肾上腺增生仅仅占20%,而80%是由醛固酮腺瘤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可分普遍增粗型和大结节型,常双侧发生。

在ct横断面上正常肾上腺的内侧支和外侧支厚度均匀,不超过同侧同水平膈肌脚的厚度,呈凹陷形,有的正常肾上腺体部较大且致密,但宽度<1cm。肾上腺增生时肾上腺向外膨出,宽度常超过同侧膈肌脚,有的呈现局限性圆或椭圆形结节,但应注意约有50%的库欣综合征,ct显示正常肾上腺,所以应结合临床相关生化检查。肾上腺增生可分为普遍型和巨结节型,应该注意结节性增生与腺瘤的鉴别,一般来说双侧性结节,多发性单侧结节合并肾上腺普遍增粗应该诊断为增生。

15、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占库欣综合征的15%--20%,一般起病缓慢,常常单发,成人,男性多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为2----3cm ,质地均匀,包膜完整,很少有出血或坏死,高功能腺瘤通常较小即被检出,无功能腺瘤可以张的很大。

ct表现为肾上腺区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应注意观察描述如下一些腺瘤的不同特点1.醛固酮腺瘤直径常在1cm以下,多为均匀低密度,半数为负值,增强后肿瘤无强化;2.皮质醇腺瘤患者腹膜后大量脂肪沉积,肿瘤呈现均匀中等密度,轮廓光滑,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少数瘤内含较多类脂质而呈低密度,对侧肾上腺或同侧残余肾上腺可有萎缩;3.无功能腺瘤一般较大,临床上无内分泌症状。

16、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少数无高血压,90%以上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发生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链;约10%为双侧性或多发性;10%为恶性,偶尔可异位发生于膀胱等处。

嗜铬细胞瘤常较大,平均直径5――6cm,大多边缘较清楚光滑,肿块较小者密度均匀,较大者常有囊变,应注意观察描述肿瘤边缘,密度,注意较大肿瘤常有囊变和出血,增强扫描常明显强化而囊变区不强化,注意肿块较大,边缘不规则,邻近器官受侵提示恶变,如果临床症状典型而肾上腺区无肿块时,应观察腹膜后及膀胱等其他区域的异位嗜铬细胞瘤。巨大的嗜铬细胞瘤,ct易误认为肝脏占为病变,注意肿块与肝脏之间有线状低密度间隔及较低层面肿块与肝脏分开,冠,矢状重建可进一步鉴别。

17、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儿童较多见肿瘤,尤其见于4岁以下儿童,肿瘤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胸,腹交感神经链或外围交感神经,患儿常以较大腹部包块就诊,肿瘤钙化较有特点。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特点肿块常较大,密度常不均匀,可越过中线生长,常见具有诊断特征的钙化斑,ct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可以显示肿瘤与肾脏分开,注意观察描述邻近血管有无受侵及肿瘤是否侵入椎管。

18、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也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睾丸激素和老龄是bph发生的两个条件,也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bph起源于前列腺的尿道周围腺体和移行取,前列腺肥大时尿道内压和阻力升高,逐渐引起膀胱出口的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同时膀胱内压增高,输尿管末端丧失其活瓣作用,产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和反流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可并发结石,感染。

ct正常前列腺上界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10mm,增生的前列腺上界超过耻骨联合上缘20mm以上,一般呈现球形,较对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静脉期中央区呈现弥漫不均匀强化,外周区不强化,有时腺体侧叶前部以正中沟为界呈现双叶状对称性向前突出,增大前列腺常压迫或突入膀胱后下部,但膀胱轮廓完整,边缘光滑,应观察,测量并描述前列腺的大小,慢性患者尤其是有尿潴留者应同时观察描述膀胱炎症及假性 室改变,甚或双侧上尿路积水扩张。

19、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2位,前列腺癌常发生于前列腺的周围区,原发于移行区者,往往与bph伴发,前列腺癌的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可侵及尿道,精囊,膀胱,骨转移是最常见的血行播散,其部位依次为骨盆,腰椎,股骨,胸椎,肋骨常为成骨型转移。

ct平扫表现为增大的前列腺密度不均或有低密度结节,或前列腺周边结节状突出,增强扫描动脉期癌结节一般无明显强化,静脉期癌结节为等,略低密度,应注意此期的观察,为了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应注意观察描述前列腺周围脂肪层,精囊,膀胱,盆壁盆底肌肉,淋巴结有无受累,骨盆和腰椎有无转移。

20、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按生长部位分为黏膜下型,肌壁间型,浆膜下型,多数患者有月经改变,表现为经量多,持续时间长,间隔短,以黏膜下肌瘤及较大的壁间肌瘤常见,浆膜下肌瘤可无月经改变,病理上,子宫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及少量纤维组织构成,肌瘤本身并无包膜,肌瘤周围压缩的子宫肌壁组织形成假包膜。

ct上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具有不同特点, 肌壁间子宫肌瘤宫腔变窄偏移;浆膜下肌瘤外突生长,与子宫以窄蒂相连;黏膜下肌瘤突入宫腔,基底较窄,平扫肿块一般境界不甚清楚,呈现较均匀等密度,可伴钙化,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境界清楚,囊形变和坏死区不强化,报告首先应描写子宫增大和轮廓改变,具体肿块注意应体现上述各型特点,描写肿瘤的数目,大小及位置。

21、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列居死亡原因的第3位,发病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并在35岁左右和60岁左右呈双峰分布,子宫颈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为尿频,排尿困难,盆腔疼痛,便秘便血。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泌尿道或肠道梗阻等相应症状,ct可以对子宫颈癌 进行分期,评估预后和进行治疗后复查。

ct表现为宫颈扩大,直径>3.5cm的实质性肿块具有诊断意义,肿块中的坏死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应该特别注意对宫颈癌侵犯子宫,子宫旁组织,盆腔淋巴结,膀胱和直肠进行描述,应了解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宫颈癌的分期和了解手术或放疗后有无复发。

21、卵巢囊腺瘤

卵巢囊腺瘤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原发肿瘤的1/4,双侧发生率为15%,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可以并存,浆液性囊腺瘤呈单房或多房改变,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改变,好发年龄为20---50岁。临床症状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腹部肿块等,少数伴有月经紊乱,黏液性囊腺瘤患者有时可出现腹水,病理表现,肿瘤切面为囊性,单房或多房性,囊壁光滑或有乳头状突起,浆液性囊腺瘤囊壁上皮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黏液性囊腺瘤囊壁上皮为单层黏液柱状上皮。

ct特点为,单房性浆液囊腺瘤一般较大,囊壁可局限性增厚,可有短条间隔,壁结节和囊壁钙化;黏液性囊腺瘤往往也较大,呈现多房性,内有线状分隔,一般黏液囊腺瘤内液体密度高于浆液囊腺瘤,应观察描述盆腔囊肿的形态,大小,密度,注意与包裹积液,皮样囊肿等相鉴别。

22、卵巢癌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多数患者,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就诊时往往已有盆腔广泛转移,卵巢癌来源于上皮,其组织类型多样,其中浆液性囊腺癌所占比例较大,约占42%。肿瘤播散主要通过肿瘤表面细胞种植和淋巴转移,血行播散少见。

ct表现为盆腔或下腹部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浆液性囊腺癌可见钙化灶。应注意观察描写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大小,形态和位置,多层面及多方位重建图象可以观察到肿瘤与卵巢附件的关系,其他应注意腹水的出现,大网膜腹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种植转移等,尤其强调的是腹膜假性黏液瘤,是卵巢黏液腺癌的囊形病变破裂后进入腹膜腔形成的向上可到达肝脾外缘。

需要检查的人群肾盂、肾盏、膀胱内腔、肾实质、膀胱壁等部位病变的患者。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

1、检查前须将详细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告知CT医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线片、磁共振片和以前的CT片等资料需交给CT医生以供参考。

2、要向医生说明有无药物过敏情况,是否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3、去除检查部位衣物包括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和各种物品:如头饰、发夹、耳环、项链、玉佩、钱币、皮带和钥匙等。

4、如作CT增强扫描或儿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5、CT增强扫描如用离子型造影剂,需作静脉注射造影剂碘过敏试验,20分钟后无反应,方可进行检查。

6、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已做钡剂检查的病人,须待钡剂排空后;急于作CT检查者,应在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使钡剂排完后,再行CT检查。

检查时要求:

1、检查过程配合医生的口令做好动作,不要随便乱动,以保证造影的清晰度。

2、CT机上配有对讲机,在检查中如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检查过程

一、肾

肾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扫描范围上界应略高于肾上极,下迄肾下极,层厚1cm.,扫描12~14层面。一般无需口服造影剂。除怀疑肾结石及有造影剂过敏和肾功能不全时,一般均应常规行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显示肾动、静脉及肾实质,效果较好。肾盂一般于注造影剂后约2分钟显影。MRI一般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或加矢状面,自旋回波T1WI,以显示解剖结构同时再作横断面T2WI,以判断病变性质。

肾在横断面CT图像上,呈边缘清楚、轮廓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影。肾门部内陷,有肾动、静脉和输尿管进出。平扫时,肾实质密度均一,不能分辨皮质与髓质,CT值为30~50Hu。利尿作用强时,密度降低,仅约15Hu。增强扫描,肾实质密度增高,CT值达80~120Hu。肾盂与肾盏平扫时为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密度明显增高。肾盂大小不定。输尿管平扫呈点状影,增强扫描密度高,易于辨认,肾筋膜在50%例可显影,呈横行细线状致密影,居肾之前后。

(一)肾肿瘤:CT对显示肾癌、肾盂癌相当准确。还可确定肿瘤的大小、浸润的范围、邻近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因之有助于分期。

1.肾癌:CT平扫可见密度略低于或等于肾实质的肿块,有时为略高密度。肿瘤边缘光滑或不整,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可突出于肾外。肿瘤内部坏死或囊变为低密度区,钙化与出血则为高密度区。增强扫描,在多血管性肿可见异常血管和肿瘤强化,注射后半分钟,肿瘤血管与强化消失,而肾实质强化,则肿瘤呈低密度。少血管性癌则不强化。

2.肾盂癌:CT增强扫描显示肾盂内充盈缺损。通过其CT值及形态可帮助除外新鲜血块、囊肿和结石等。肿块浸润肾实质,则需与肾癌鉴别。肿瘤常使肾窦变形并闭塞正常肾窦脂肪。由于肿瘤可向输尿管或膀胱种植转移,CT扫描应包括输尿管及膀胱。肿瘤内偶可见细小钙斑。

(二)肾囊肿:CT诊断肾囊肿相当可靠。

单纯肾囊肿在应用CT后,于生体发现率提高。平扫可见肾包膜内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水样密度的病灶,囊壁薄,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典型,不难诊断。囊壁可钙化。有时囊肿密度高或囊壁厚,则需与肿瘤内坏死及脓肿鉴别。

多囊肾平扫可见两肾增大,呈分叶状外形,内有多个囊肿,大小不等,壁薄。肾实质内可见钙化。还可发现肝、胰、脾的囊肿。平扫多可确诊。

(三)肾盂积水:肾积水功能丧失时,IVP上不能显影,CT则易于显示。可见肾盂、肾盏扩大,肾影增大,严重者肾实质变薄。增强检查,肾实质密度低于正常。如对侧正常,经比较易别。当输尿管梗阻不全或在梗阻早期,注射造影剂后,可见不含造影剂的尿与造影剂形成界面。CT不能确诊肾盂积水,还有可能明确期病因。MRI同样可以显示。肾功能差者肾皮髓质差异变得不明显。

(四)肾、输尿管结石:阳性结石,平扫易于发现,为肾、输尿管内大小与形状不一的高密度影,阴性结石也为高密度影。当IVP上发现充盈缺损,难于判断为阴性结石、凝血块与肾盂癌时,CT有鉴别意义。结石或钙化,MRI价值较低。

(五)肾外伤:CT及MRI诊断外伤并分期。可显示肾实质的不全裂伤及肾内血肿,完全性肾裂伤、肾断离,肾包膜下血肿、肾周间隙或腹膜后其他间隙血肿,新鲜出血,CT平扫可见局部密度增高。血肿液化,则密度减低。增强扫描,肾实质内出血或血肿区的密度常低于增强的正常肾实质的密度。肾盂内可因有血块占据而充盈不佳。MRI可更好显示出血并评价出血所处阶段。

(六)肾炎性疾病:急性肾感染,如肾脓肿,CT平扫可显示比正常肾实质密度略低的病灶,但肾的增大不显著。增强扫描病灶的边缘清晰,密度较低。其内方为脓肿壁,较厚,可不均匀。脓肿中心不增强,为坏死、液化区。一般不大,直径约1~2cm。需与肾囊肿或肿瘤区别,结合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不难。MRI所见,在形态学方面与CT 相似。

肾结核属慢性炎症。早期CT扫描改变较轻,易忽略。进展期可见肾盂积水、脓肿和肾实质萎缩等。

二、肾上腺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无需口服造剂。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前者腺瘤较小。约0.5~0.3cm。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三)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萎缩:肾上腺皮质增生,CT表现为两侧肾上腺增大,轮廓饱满,或伴有多发结节。但肾上腺大小、形状正常者也不少见。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即Addison病。多因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特发性肾上腺萎缩后致。也见于结核、淀粉样变和两侧肾上腺转移瘤等。

CT表现为两侧肾上腺萎缩变小。结核性者可见一侧或两侧肾上腺钙化。

三、膀胱与前列腺

CT与MRI均适于诊断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但对于显示病变向器官邻近脂肪组织的侵犯,对于显示前列腺内在组织结构,例如显示中央区和周围区以及移行区,MRI优于CT。因此,对膀胱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断,MRI更好。

CT检查膀胱,需适当胀满,以区分膀胱壁与内腔。多饮水、不排尿以充胀膀胱,方法简便,但不够准确。经尿道插管注入低浓度碘造剂、生理盐水、空气或CO2气充胀膀胱易显示病变。

常规用横断面扫描,由耻骨联合向上到骨盆上缘,层厚1cm 。膀胱顶部或底部肿瘤或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最好用冠状重建。增强扫描可使输尿管显影,有助于鉴别增大的淋巴结,但扫描膀胱要在膀胱充盈造影剂的早期,因为过晚,膀胱内造影剂过浓,易发生伪影。

(一)膀胱癌:CT诊断膀胱癌比较简便、准确。可见由膀胱壁突入膀胱腔内的软组织肿块,还可埂明向壁内的浸润,表现为局部增厚。邻近组织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CT也可发现。因之,CT对膀胱癌的分期有帮助。

(二)前列腺肥大与前列腺癌:前列腺的大小同年龄有关,但一般其直径不超过5cm。前列腺肥大可,见前列腺向膀胱底突入。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般是两侧对称,便可一侧肥大明显。冠状面显示更为清楚。

前列腺癌在包膜内生长时,CT难于确诊,只有当侵破包膜向周围脂肪组织中浸润时才可能诊断。表现为前列腺轮廓不整,密度不均。直肠前壁及膀胱壁可被浸润,精囊角消失。CT还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和盆骨转移。CT对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帮助。

不适宜人群

不合宜人群:

1、过敏体质或有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史者(如使用费离子型造影剂也需先做碘过敏试验)。

2、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