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 > 其他检查 >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主要有针对三方面对深度阻塞性黄疸进行非手术减黄;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可进行紧急胆道减压引流;对不能手术治疗的胆管癌等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可行姑息性治疗。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一较粗、直、水平方向的胆管,备作内引流插管用。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消化检查分类:其他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80~150元

温馨提示:
检查前禁忌:引流一周后,再造影,以观察导管位置和引流效果。
正常值

梗阻部位以上的淤积胆汁引流出体外。可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全身情况,进行择期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梗阻部位以上的淤积胆汁没有引流出体外。

需要检查人群

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

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

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引流一周后,再造影,以观察导管位置和引流效果。

检查时禁忌:

1.为确保插管成功,可将穿刺针的针尾向头侧倾斜10°~15°,使针尖进入胆管后略向下倾斜,便于导丝沿胆管顺利向下,进入狭窄的远端或十二指肠,如平行进入或针尖向上,导丝易碰到对侧管壁而卷曲或导丝向上并可进入左侧肝管。

2.虽然PTC显示胆道梗阻,但有时导丝仍可通过梗阻端进入十二指肠,如导管不能通过梗阻时,可先行近端引流5~7日,使胆道内感染引起的炎性水肿消退后再插入导丝和导管到梗阻远端。

3.应防止引流导管脱落和阻塞,每日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3日更换导管一次。

检查过程

1.术前准备及穿刺方法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2.先用22号细针作PTC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3.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一较粗、直、水平方向的胆管,备作内引流插管用。

4.另从右侧腋中线第8肋间作穿刺点,局麻后用尖刀在皮肤上戳一小口。嘱病人暂停呼吸,在电视监视下将粗针迅速刺入预先选好的胆管,有进入胆管的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待胆汁顺利流出后插入导丝,不断旋转和变换方向,使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进入远端胆管或十二指肠,退出穿刺针,用扩张管扩张通道后,将多侧孔导管随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使导管的侧孔位于梗阻端或狭窄段之上、下方,固定导管,胆汁从导管内顺利流出后,注入造影剂拍片。

5.引流一周后,再造影,以观察导管位置和引流效果。

不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

1.对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腹水者。

2.肝内胆管被肿瘤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个胆管系统者。

3.超声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Casoni试验阳性,疑为肝包虫病者。

不良反应与风险

1.伤口疼痛、恶心、呕吐及发烧为较常见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30%。

2.其他主要并发症约为5%(3~8%):败血症约2~4%、胆道出血0.2~0.4%、胆汁外漏及胆汁腹膜炎1~2.5%、腹腔内出血及肝脏挫伤1~3%、死亡0.1~1%。

3.使用含碘对比剂之可能不良作用:

a.少数人在注射含碘对比剂时会发生温热感觉、恶心、呕吐、头晕、打喷嚏,通常在短时间内会消退。

b.具过敏性体质者,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反应,如全身性荨麻疹、寒颤、呼吸困难等症状。

c.具特异体质者,可能发生极罕见之喉头水肿、气喘、血压降低、心肺衰竭、休克及猝死。

d.所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3.1%至12.7%,而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发生率约为0.04%至0.2%,死亡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的成功率:约80~95%依胆道阻塞位置及胆管大小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