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大小不均有些细胞胞体增大,有些胞体变小,细胞大小悬殊。见于病情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在内毒素等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在电镜下呈梭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大,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此种颗粒在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多见。严重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常显示酶的活性显著增高。 3、空泡粒细胞胞浆中或细胞核上,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空泡,一般被认为是细胞受损后。胞浆发生脂肪变性所致。常见于严重感染。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50-60元
阴性:
一般正常。
阳性:
提示有炎症、感染。
阴性。
出现异常中性粒细胞:
①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
②空泡变性严重感染、败血症。
③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肝昏迷、妊娠中毒症。
④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核破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